《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重点难点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4.正确评价毛泽东个人和毛泽东思想。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重新确立和发展。
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第三章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3.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客观依据、现实可能及基本内容。
第四章
1.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五章
1.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成果和认识的曲折发展。
2.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的正确理解。
3.社会主义本质同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或本质特征有什么区别?其理论意义是什么?
第六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和联系。
2.如何正确认识党的最高纲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关系。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发展战略。
第七章
1.改革的动力: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2.我国改革的性质和方向以及判断改革开放成败和是非得失的标准。
3.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4.改革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第八章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3.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条件下如何保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如何认识贫富分化?如何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5.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难在何处?
第九章
1.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多党制的区别;对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人权是理解。
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第十章
1.如何认识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第十一章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十二章
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
2.新世纪新阶段对台方针政策。
第十三章
1.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及曲折进程。
2.对战后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的认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第十四章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第十五章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从哪些方面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